(资料图片)
“快看,天上有七彩祥云!”在大巴车上,不知是哪个孩子一声大喊,惊醒了车上熟睡的人,大家纷纷向西边看去,只见一朵七彩祥云挂在天空,好像在向孩子们招手,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手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画面。
7月16日下午8时许,“行读河西•追梦丝路”首批“三秦学生记者”暑期夏令营的孩子们就在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中结束了第二天的行程。
当日一大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尝了兰州著名的牛肉面,鲜美的汤汁,劲道的面条,美味的牛肉让这些来自陕西的孩子赞不绝口。他们也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到了兰州人民最爱吃的早餐——牛肉面的故事和特点,还有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由来。孩子们赞叹道,原来一碗面有这么多故事和讲究,原来兰州人一天要吃掉200多万碗牛肉面。
美味的早餐结束后,孩子们来到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闻名世界,也是中国的旅游标志,这里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珍贵文化遗存,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为特色。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记者看着孩子们认真地记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些宝贵的记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来自西安太华路小学三年级的郎雨果告诉记者,他今天终于见到了恐龙蛋,虽然已经变成了石头,可是他确定了这个世界恐龙真的存在过,是环境恶化让恐龙灭绝,而现在的人类更应该珍惜保护现在的环境。
都说,人的这一生没有一步白走的路,在结束完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后,“三秦学生记者”一行继续踏上向西的路,八步沙林场,这里的“六老汉”治沙传奇让“三秦学生记者”们惊叹不已。广阔的沙地,艰苦的环境,这里的治沙人是怎样一代一代传承这种治沙的决心,还有他们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决心。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9岁的史婕嫣紫告诉记者,她觉得以前沙漠有很多沙子,会长很多仙人掌。但是她亲眼看到的沙漠确实另一种样子,有树、有草、有花,她从老师的口中也得知。几代人在这里种下这些植物是多么的不容易。九岁,一个从小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以前只有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孩子,在这一天的旅行中能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真的就足够了。
“三秦学生记者”自成立以来,就立意明确,记录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感悟的思政课是“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的灵魂,成立四年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陕西模式”。这四年来,参与“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的陕西学子已经近万名,这次三秦都市报联合奔流新闻举办的首批“行读河西,追梦丝路”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是“三秦学生记者“走出陕西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这种“陕西模式”的思政课建设向外推广的重要探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首批走出陕西的”三秦学生记者将会在河西走廊洒下种子,为”三秦学生记者“走向全国迈出重要一步。